
2025 年景区燃气安全方面主要有以下措施和要求:
- 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 组织燃气安全培训活动,召集景区的燃气管理人员参与,提升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以及保障安全的能力,增强燃气管理的意识。培训内容包括解读相关燃气规范和非居住用户安全用气要求,强调燃气的安全检测、正确使用气体报警器以及设备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熟悉操作规程等的重要性。
- 对景区内餐饮商户、农家乐等经营户开展燃气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如昆明西山景区管理局开展的相关培训。
- 隐患排查与整改:
- 全面排查整治燃气充装、经营、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隐患。对景区内的餐饮店、就餐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燃气用户进行重点排查,按照 “边查边改” 原则,及时发现并处置事故隐患,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 检查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是否有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种植深根植物、爆破明火作业等危及燃气管道设施安全的活动。
- 针对燃气使用单位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如检查是否储存燃气用量超标、是否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燃气输送软管长度是否合规等。
- 安全管理与责任落实:
- 督促景区燃气使用单位与燃气供货商签订供货协议与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关键岗位安全责任。
- 推动文旅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带队检查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游客接待量较大的 A 级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每半年至少组织 1 次应急演练。
- 设施维护与更新:
- 要求燃气经营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对燃气管道等设施定期巡查、安全检查、维护、维修和更新,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安全使用条件的燃气设施,及时更新、改造、修复或停止使用。
- 加快燃气项目实施,如推进管道燃气项目建设,逐步实现高层建筑 “气改管”,鼓励 “气改电” 替代使用瓶装燃气,消除安全隐患。
- 宣传教育与应急演练:
- 利用多种平台和方式,广泛宣传燃气安全法律法规、使用和应急处置知识,提升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景区在燃气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能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 协同监管与执法检查:
- 多部门协同开展燃气安全检查,如文旅、住建、应急、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问题严肃查处。
- 以 “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抽查检查,确保燃气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