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作为顶尖科研学府,2025 年校园内既有承载历史的经典地标,也有融合科技与人文的特色景点。以下结合最新动态与校园特色,梳理出值得关注的游览亮点:
一、科研地标与科普体验
-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作为国内首个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这里不仅是前沿科研的 “超级显微镜”,也是公众了解粒子物理与材料科学的窗口。2025 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实验室将开放参观储存环大厅,展示同步辐射光的产生原理,并通过互动装置模拟 “观察” 纳米级材料结构。
-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通过 VR 技术还原火灾场景,参观者可体验 “火场逃生” 与 “灭火演练”。2025 年新增的 “迷你火旋风” 实验演示,能直观呈现火焰旋转的物理机制,适合亲子互动与科普教育。
- 金寨龙马天文台(校外)
作为 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的首台样机,15 米射电望远镜于 2024 年底奠基,2025 年进入建设阶段。虽然暂未全面开放,但未来将结合 “龙马科学艺术乡村” 项目,打造集天文观测、科普研学于一体的文旅地标,游客可预约参与星空观测活动。
二、历史与文化地标
- 校史馆与博物馆
- 校史馆:位于东区苏式建筑内,展陈 “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手迹(如钱学森手稿、郭永怀讲义)、“墨子号” 量子卫星 1:1 模型等,2025 年新增校友捐赠的科研仪器实物,讲述科大 65 年科教报国史。
- 博物馆:聚焦科技与人文融合,2025 年推出 “AI 与艺术” 主题展,展示学生利用 AIGC 技术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部分展品可通过互动装置体验生成过程。
- 郭沫若广场与 “两弹一星” 雕塑群
广场中央的郭沫若铜像与周边 “两弹一星” 功勋人物雕塑(如钱学森、邓稼先)构成红色教育景观。2025 年新增二维码导览,扫描可聆听科学家故事与科大校史音频。
三、自然与生态景观
- 樱花大道(东区)
作为合肥 “网红打卡地”,2025 年樱花节新增文创市集与 AI 摄影装置。游客可通过小程序生成 “樱花 + 量子” 主题虚拟合影,还能领养樱花树并参与春季植树活动。
- 高新园区 “功勋林”
2025 年新植朱砂梅、晚樱等苗木 57 株,形成四季有花的生态廊道。林间设置互动屏,展示植物的 DNA 图谱与生态价值,体现 “科技 + 生态” 的育人理念。
- 永怀湖与水上报告厅
西区人工湖 “永怀湖” 得名于郭永怀院士,湖畔的水上报告厅采用环保材料建造,2025 年举办 “科学与人文” 系列讲座,听众可在波光粼粼中感受跨界思维碰撞。
四、特色活动与临时展览
- 2025 校友值年返校活动(7 月)
活动期间将开放 “神秘科研实验室”(如量子信息实验室),校友与公众可预约参观。此外,校园内设置 “时光长廊”,通过老照片与 AI 还原技术重现 80 年代校园场景。
- 美育系列展演
2025 年计划举办 “科学与艺术” 跨界展览,展出校友创作的航天主题油画、粒子物理概念雕塑等。同时,数字文化中心推出 “元宇宙校园漫游” 体验,用户可通过 VR 探索虚拟科大。
- 科普教育基地联动
中国科大与合肥科学岛、市科技馆等共建 “科创科普游” 线路,2025 年新增 “大科学装置探秘” 专线,游客可参观 EAST 核聚变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室等,由科研人员担任讲解员。
五、实用信息
- 开放时间:校史馆(周一、三、五 14:00-17:30,周末 9:30-17:30)、博物馆(周二至周日 9:30-17:30),科研设施开放需通过 “中国科大档案文博院” 公众号预约。
- 交通指南:东区(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 96 号)、西区(蜀山区黄山路 443 号)、高新园区(高新区望江西路 555 号),地铁 2 号线 “科大先研院站” 直达高新园区。
- 特色体验:参与 “实验室开放日”(5 月、10 月)、樱花节文创市集(3 月底 - 4 月初)、校友返校活动(7 月)。
中国科大的景点不仅是建筑与景观的集合,更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载体。无论是探索尖端科研装置,还是漫步樱花大道感受历史底蕴,都能让游客在 “科里科气” 的氛围中收获独特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