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全球多个城市将迎来兼具艺术价值与生态意义的水中雕塑景点,这些项目不仅为公共空间注入新活力,更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环保与人文理念。以下是值得关注的代表性项目:
一、中国国内项目
1. 安徽无为市城南公园 “城南泛舟” 雕塑
作为 2025 年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无为市城南公园人工湖将新增名为 “城南泛舟” 的水上雕塑。该雕塑以当地历史典故为灵感,通过动态造型展现水乡文化,其设计结合水下桩基与夜景灯光,计划于 2025 年春季完成安装。游客可在泛舟时近距离欣赏雕塑与湖水的互动,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2. 苏州金鸡湖 “苏州之眼” 摩天轮周边艺术装置
2025 年 3 月正式开放的亚洲最大水上摩天轮 “苏州之眼”(128 米)虽以建筑结构为主,但周边配套的金鸡湖右岸区域新增了《飞翔》雕塑等艺术装置。这些雕塑位于湖畔或浅水区,以现代设计呼应苏州 “水城” 特色,游客可在摩天轮座舱中俯瞰雕塑与湖景的全景融合。
3.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雕塑(已建成,2023 年项目)
尽管并非 2025 年新建,但该项目以中华凤头燕鸥为原型,打造了 6 米高的玻璃钢雕塑,底座模拟海岩形态,矗立在湿地浅水区。雕塑内部采用镀锌钢架加固,表面通过汽车烤漆工艺呈现自然纹理,成为湿地生态保护的标志性艺术符号。
二、国际重点项目
1. 美国迈阿密 ReefLine 水下雕塑公园
2025 年春季启动建设的 ReefLine 项目,计划在迈阿密海滩七英里海岸线上打造全球首个结合 3D 打印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水下雕塑公园。首阶段将投放 46 个星形混凝土模块,内部设计空腔以吸引海洋生物栖息。此外,艺术家 Leandro Erlich 的《交通堵塞》(22 辆混凝土汽车沉入海底)等作品也将成为公园的核心看点,游客可通过浮潜或玻璃底船观赏。
2. 澳大利亚汤斯维尔水下艺术博物馆(MOUA)
由水下雕塑先驱 Jason deCaires Taylor 设计的 MOUA,2025 年将新增以珊瑚保护为主题的雕塑。例如,《珊瑚温室》(Coral Greenhouse)通过环保材料模拟珊瑚生长环境,游客需潜水至 18 米深的海床欣赏。该博物馆旨在通过艺术唤醒公众对大堡礁生态危机的关注,目前已展出 20 余件作品。
3. 日本大阪世博会捷克馆 “雕塑的活力”
尽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水中雕塑,捷克馆的 “动态玻璃螺旋结构” 以透明雕塑形态矗立于沿海长廊,其设计灵感源自捷克玻璃制造工艺。建筑外围的玻璃幕墙通过光影变化倒映在海面上,形成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成为世博会期间滨水区的艺术地标。
三、环保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案例
1.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珊瑚礁守护者” 雕塑群
2025 年,巴厘岛将在努沙杜瓦海域投放由当地工匠与国际艺术家合作的混凝土雕塑,造型包括巨型海龟、潜水员等。这些雕塑采用 pH 中性材料,表面设计微观纹理以促进珊瑚附着,预计未来五年内形成人工生态礁,兼具旅游观赏与海洋修复功能。
2. 阿联酋迪拜 “水之灵” 动态雕塑
迪拜滨海区计划在 2025 年推出名为 “水之灵” 的互动式雕塑,由 300 个可旋转金属叶片组成,通过传感器捕捉海风与水流的变化,实时调整形态并反射阳光。雕塑基座设有水下观景窗,游客可近距离观察叶片在水中的光影舞动,成为科技与自然结合的典范。
四、观赏建议与趋势分析
- 国内推荐:若您身处福建龙岩,可关注邻近的苏州金鸡湖或安徽无为市的新项目,前者适合城市观光,后者更具文化深度。
- 国际旅行:迈阿密 ReefLine 和汤斯维尔水下博物馆需提前预约潜水或浮潜活动,建议选择专业导览团队。
- 生态艺术趋势:2025 年的水中雕塑普遍强调可持续性,如使用可降解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等,这一趋势反映了全球对海洋保护的重视。
这些项目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人类与自然对话的媒介,值得旅行者纳入 2025 年的行程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