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东莞的河边区域在生态治理与文旅融合的双重推动下,已形成多条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的滨水休闲带。以下推荐结合最新政策动态与实地亮点,涵盖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等多元场景:
一、沙田镇:河海交汇的生态文旅新地标
核心亮点:28 公里黄金海岸线与内河湿地交织,2025 年重点推进的穗丰年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已竣工,新增 14 公里生态碧道与红树林景观带。先锋渔港改造项目完成后,68 栋临水寮屋与海鲜市集形成 “白天观江景、夜晚品河鲜” 的特色体验,配合莞草文化展览馆的非遗互动,展现疍家文化活态传承。
推荐路线:
- 生态探秘线:穗丰年湿地公园(观鸟平台)→ 东江南支流碧道(骑行至狮子洋出海口)→ 先锋渔港(海鲜采购 + 游船观光)
- 文化体验线:莞草种植基地(手作体验)→ 沙田文化艺术中心(水乡主题展览)→ 阇西山公园(俯瞰沙田全景)
特色活动:2025 年 4 月 “沙田疍家文化节” 将举办莞草编织大赛与龙舟巡游,期间先锋渔港码头开放夜间灯光秀。
二、万江街道:绿美生态示范带
生态升级:2025 年启动的 “绿美万江” 工程在水蛇涌、东江南支流沿线种植 2 万余株苗木,形成 “粉黛公园”“宫粉紫荆长廊” 等景观节点。滘联社区 1000 平方米粉黛乱子草花海在 4 月进入盛花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滨水亮点:
- 龙湾湿地公园:新增亲子科普馆与湿地研学基地,4 月举办 “湿地观鸟季”,可观测到白鹭、苍鹭等 20 余种水鸟。
- 万江金鳌洲塔公园:沿河岸新建 2 公里滨水步道,串联起金鳌洲塔、龙舟博物馆,傍晚可欣赏 “金鳌夕照” 景观。
交通贴士:地铁 1 号线 “滨江体育馆站” 直达龙湾湿地,周边设置 500 个生态停车位。
三、麻涌镇:岭南水乡的活力水岸
文旅融合: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2025 年推出 “湿地 +” 模式,3 月举办龙舟俱乐部大联赛,46 支队伍竞渡华阳湖;6 月推出 “荷花光影夜”,千亩荷塘与灯光秀结合。马滘河花海漂游项目新增亲子游船,沿河岸设置 8 个水乡文化驿站。
工业旅游:东江岸线的 “古梅生态农业园” 推出 “东江印象” 研学项目,可体验传统榨油、糖寮制作,园区内东江大堤碧道适合骑行。
美食推荐:沿麻涌河的 “渔人码头” 聚集 30 余家河鲜餐厅,推荐尝试 “蟛蜞酱蒸肉饼”“香蕉船” 等水乡特色菜。
四、石龙镇:老城新生的滨水客厅
碧道示范段:东江碧道石龙段(3.6 公里)完成升级,“绿荫金沙” 沙滩区新增儿童游乐设施,“水塔怀古” 节点复建民国水塔,成为历史摄影打卡点。2025 年 3 月启动的禁渔期活动期间,石龙码头开设 “东江生态科普展”。
文化地标:
- 石龙博物馆:推出 “石龙商埠” 主题展,展示东江航运史与近代商贸文化。
- 中山路骑楼街:改造后的骑楼群开设非遗手作店,可体验莞香制作、醒狮扎作。
夜游亮点:每周五、六晚 8 点,东江两岸开启 “石龙夜泊” 灯光秀,通过投影讲述千年古镇变迁。
五、长安镇:山海连城的都市滨水带
生态修复:茅洲河碧道长安段新增 1.5 公里滨海湿地,种植秋茄、桐花树等红树植物,4 月可见招潮蟹、弹涂鱼等底栖生物。莲花湖碧道推出 “环湖骑行挑战赛”,3.5 公里赛道串联七拱桥、水榭等景观。
工业遗存活化:霄边排渠碧道改造项目将旧厂房转化为 “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通过 VR 技术重现东莞制造业发展历程。
交通指南:深圳地铁 11 号线 “碧头站” 接驳公交 M395 直达茅洲河碧道,建议错峰出行避开周末人流高峰。
六、道滘镇:水乡风情的诗意栖居
滨水升级:1.25 公里三丫涌河岸线贯通,连接神仙竹公园与巍焕楼,沿岸设置岭南风格亲水平台。2025 年启动的 “道滘水道碧道” 项目将新增 5 公里骑行道,串联蔡白湿地公园与粤晖园。
美食地图:沿河岸的 “道滘美食街” 汇聚裹蒸粽、糖不甩等传统小吃,推荐尝试 “道滘肉丸粥” 与 “蟾蜍膏”。
非遗体验:大岭丫村 “粤韵馆” 开设粤剧脸谱绘制课程,每周六下午有粤曲私伙局表演。
出行贴士
- 交通建议:东江沿线镇街(石龙、石碣、麻涌)推荐自驾,停车位充足;城区(万江、南城)可乘地铁 2 号线至 “天宝站” 换乘公交。
- 生态保护:2025 年 3-6 月为珠江禁渔期,东江、石马河等水域禁止垂钓,建议文明观鸟勿惊扰。
- 错峰游览:华阳湖、龙湾湿地等热门景点周末客流量大,建议工作日上午前往。
- 特色装备:骑行爱好者可携带折叠车,部分碧道提供共享单车租赁;摄影爱好者建议携带长焦镜头拍摄水鸟。
2025 年的东莞河边不仅是生态廊道,更是串联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文化纽带。无论是漫步湿地观鸟、骑行江岸赏景,还是参与龙舟赛事、体验非遗手作,都能在碧水蓝天间感受这座城市的水韵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