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古城(主要指建瓯市建州古城和邵武市和平古镇)在 2025 年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既有千年文脉的传承,又有现代文旅的创新活力。以下从历史底蕴、非遗体验、建筑美学、节庆活动及旅游配套五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历史底蕴:千年建州与理学传承
建州古城作为福建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25 年以 “千年建州・理学名城” 为核心定位,通过修复工程重现了 “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二十四坊” 的古城格局。其核心景区铁井栏 — 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修复了 13 处历史建筑,如大夫第、县丞署等,其中黄氏大夫第的砖雕艺术融合了中原与江南风格,堪称闽北古建典范。此外,2025 年新落成的朱文公祠和五经博士府,成为朱子理学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游客可在此感受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的文化厚重感。
和平古镇则以 1700 年历史的城堡式村镇为特色,现存东门、北门两座城门谯楼及部分城墙,主街 “福建第一街” 保留了 600 余米的青石板路,沿线分布着和平书院、黄氏宗祠等近 200 幢明清古建筑。古镇作为 “中国进士之乡”,曾孕育出 2 位宰相、137 位进士,其宗族办学传统至今仍通过和平书院的现代研学活动延续。
二、非遗体验:舌尖上的古城与活态传承
建州古城和和平古镇均以非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2025 年推出多项沉浸式体验项目:
- 美食非遗:建州古城的 “建州八大碗”(如和平豆腐、糯米扣鸭)和非遗小吃(光饼、东游芋饺)通过标准化制作和市集展销成为热门打卡点。和平古镇的游浆豆腐采用陈浆发酵工艺,无需石膏,细嫩爽口,被列入南平市首批非遗名录,吸引游客驱车数百公里专程品尝。
- 民俗表演:建州挑幡作为国家级非遗,在通仙古城门等地进行高空杂技表演,长幡旋转翻飞的技艺令人惊叹。和平古镇的傩舞《跳幡僧》和《跳弥勒》在黄氏宗祠常态化展演,演员身着传统服饰,通过驱鬼逐疫的仪式展现千年民俗。
- 手工艺体验:建州古城的 “建” 字号非遗展示馆提供建盏烧制、金银器制作等互动项目;和平古镇的枫林窑青白瓷制作工坊则让游客亲手拉坯,感受宋代窑火的温度。
三、建筑美学:修旧如旧与古今融合
建州古城在保护活化工程中坚持 “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例如铁井栏 — 紫芝街采用榫卯工艺修复木结构,收集老构件进行一比一还原,并植入咖啡馆、非遗体验馆等现代业态,形成 “白天逛古街,夜晚品咖啡” 的独特氛围。夜景工程则通过光影技术再现宋代市井繁华,如戏台上的古装表演与河岸灯光秀相映成趣。
和平古镇则以 “城堡式村镇” 为特色,城墙、街巷与古建筑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2025 年新增的 “和平太极文化小镇” 项目,将张三丰故里的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如留仙峰太极风景区的太极主题雕塑和步道,使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相得益彰。
四、节庆活动:文旅大会与主题赛事
2025 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期间,建州古城作为分会场推出系列活动:
- 美食盛宴:连续 20 天的 “建州美食嘉年华” 汇聚闽北特色小吃,游客可参与厨艺比拼和非遗美食制作课程。
- 文化展演:宋代朱子中式婚礼、建州古琴雅集等活动在修复后的文庙和五经博士府举行,重现古代礼制与文人雅趣。
- 体育赛事:结合建州古城的街巷布局,举办 “拳王争霸赛” 等现代赛事,将传统武术与竞技体育结合,吸引年轻游客。
和平古镇则延续 “非遗 + 旅游” 模式,2025 年计划举办 “张三丰故里国际太极拳邀请赛”,邀请全球太极爱好者在古镇街巷进行展演,并推出 “太极养生之旅”,结合当地中草药资源开发药膳和温泉疗愈项目。
五、旅游配套:智慧服务与全域联动
建州古城推出 “建州古城” 小程序,提供讲解、导览、活动预约等一站式服务,并优化小微公交路线,实现 “散团游” 自由行。周边串联起朱子研学游、北苑贡茶朝圣游等六条线路,游客可从古城出发,探访万木林生态保护区、北苑御茶园等景点,形成 “古城 + 生态 + 文化” 的全域旅游格局。
和平古镇则完善了旅游公路网,新增环古镇观光步道,并与邵武市区、武夷山景区形成交通联动。2025 年计划开通 “和平 — 武夷山” 旅游专线,方便游客一站式体验闽北山水与古城文化。
总结:古韵新生的闽北明珠
2025 年的南平古城(建州古城与和平古镇)以 “文化为魂、体验为核、科技赋能” 为特色,既保留了明清建筑的原汁原味,又通过非遗活化、节庆创新和智慧服务吸引现代游客。无论是漫步建州古城的石板路感受理学文脉,还是在和平古镇品尝游浆豆腐、观看傩舞表演,都能沉浸式体验闽北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