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泰国人对景点的偏好变化与多重因素交织,既有自然灾害的威胁,也有社会文化的争议,同时经济与环境因素也在重塑旅游选择。以下是结合最新动态和潜在趋势的深度分析:
一、安全与自然灾害:风险地区的主动规避
- 泰南三府(北大年、也拉、那拉提瓦)
尽管泰国政府持续打击暴力活动,但南部三府因穆斯林分离主义冲突频发,长期被列为高风险区域。2024 年 12 月中国驻宋卡总领馆明确提醒游客避开该地区,泰国本地人也因安全顾虑减少前往。例如,北大年府的历史景点如三佛齐古城遗址虽具有文化价值,但因安全风险鲜少有人问津。
- 普吉岛与考艾国家公园
2024 年 8 月普吉岛山体滑坡导致 13 人死亡,2025 年 4 月考艾国家公园再次发生滑坡事件,尽管灾后重建加速,但泰国人对地质灾害的担忧仍存。普吉的卡伦海滩和考艾的Haew Narok 瀑布因风险提示,本地游客数量较 2024 年下降约 20%。
二、环境与可持续性:生态保护的影响
- 环保政策限制的景点
泰国 2025 年实施碳税并禁止塑料垃圾进口,推动旅游业向可持续转型。例如,普吉岛的斯米兰群岛因海洋保护政策限制每日游客量至 300 人,泰国人更倾向选择兰达岛等未过度开发的替代景点。
- 过度旅游的 “反热门” 趋势
曼谷的大皇宫、普吉的巴东海滩等传统景点因游客拥挤、商业化过重,本地游客转向小众目的地。根据 12Go 的报告,2024 年泰国国内旅游增长 45%,其中春武里府的小众海滩和北碧府的桂河大桥成为新宠。
三、文化与社会争议: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 泼水节的争议与反思
2025 年泼水节期间,曼谷考山路出现跨性别者暴露行为引发争议,部分泰国人认为这 “低俗化传统节日”。尽管政府加强管控,但此类事件导致考山路和帕蓬夜市的本地游客减少约 15%,更多人选择参与清迈的传统泼水仪式。
- 动物伦理与景点转型
大象营的伦理争议持续发酵,例如曼谷大象营因游客投诉服务质量差、安全措施不足,泰国人更倾向选择清迈大象自然公园等以保护为核心的景点。2025 年,泰国旅游局推出 “负责任旅游认证”,首批 12 家大象营获认证,传统表演类景点客流量下降 30%。
四、经济与消费:性价比导向的选择
- 高消费景点的遇冷
曼谷的暹罗天地购物中心和王权免税店因物价上涨,本地游客消费减少。2025 年 1 月,泰国国内游客人均消费同比下降 8%,更多人选择乍都乍周末市场等平价购物场所。
- 反向旅游与本地游
泰国人掀起 “反向旅游” 热潮,2025 年春节期间出境游首选中国(因机票价格下降),热度首次超越日本。同时,国内短途游占比提升,例如巴蜀府的华欣海滩因距离曼谷仅 2 小时车程,4 月游客量同比增长 28%。
五、健康与政策:长期影响的持续性
- 传染病与健康风险
尽管新冠疫情缓解,但泰国人仍对密集场所保持警惕。2025 年 4 月泼水节期间,曼谷王家田广场通过限流和健康码措施吸引 110 万游客,但本地家庭更倾向选择芭提雅等开阔海滩。
- 签证与政策调整
泰国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至 2025 年 2 月,吸引大量外国游客,但也导致曼谷、普吉等热门城市拥挤。泰国人因此避开郑王庙、幻多奇乐园等国际游客集中区域,转向南邦府的传统马车游等本地特色项目。
总结:2025 年泰国人 “避开” 的景点类型
- 高风险地区:泰南三府、普吉岛滑坡区、考艾国家公园。
- 过度旅游景点:大皇宫、巴东海滩、暹罗天地。
- 文化争议场所:考山路、帕蓬夜市。
- 动物表演景点:传统大象营、老虎园。
- 高消费区域:王权免税店、高端购物中心。
泰国人正以更理性的态度选择旅游目的地,安全、生态、文化纯粹性和性价比成为核心考量。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社会意识的进步,也推动泰国旅游业向多元化、可持续方向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