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的景点景区服务将以 **“科技赋能、体验升级、生态协同”** 为核心,构建覆盖 “吃住行游购娱” 全链条的智慧化、个性化、可持续服务体系。以下从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业态融合、政策支持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创新:5G+AI+VR/AR 重构服务场景
- 全域数字化基础设施
- 5G 网络全覆盖:全国 5A 级景区和重点旅游区域将实现 5G 网络深度覆盖,支持 4K/8K 超高清直播、VR/AR 沉浸式体验等应用。例如,泰山景区通过 5G+VR 技术实现 “足不出户游泰山”,游客可实时观看日出云海的 8K 全景直播。
- 物联网与大数据: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客流、环境、设施状态,动态优化游览路线。如宁波计划到 2027 年培育 10 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利用 AI 算法预测游客行为,提升服务精准度。
- AI 与数字孪生技术
- 智能导览与客服:AI 助手可提供多语言实时翻译、个性化行程规划(如家庭游客推荐亲子活动,摄影爱好者推荐最佳拍摄点)。西安城墙景区的 AI 智能客服支持中文、英文、俄文交互,春节假期服务超 1000 万人次。
- 虚拟体验项目:郑州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通过 21 个剧场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 “人在戏中游” 的沉浸式戏剧体验,年接待游客超 300 万人次。
- 北斗与应急响应
- 蒙顶山景区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游客实时位置追踪和应急救援,2023 年游客入园人数同比增长 60%。
- 黄山景区的 “迎客松掌上调度平台” 通过 AI 算法预测客流,核心区域通行效率提升 60%。
二、服务模式:从标准化到个性化、适老化
- 沉浸式文化体验
- 夜游经济:武隆天生三桥推出 “天坑主题夜游”,结合光影、AR 技术还原地质演化历史,成为西南地区夜游标杆。
- 非遗与科技融合:西安城墙的 “AI 对春联”“AR 换装相机” 等项目,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互动游戏,春节期间吸引超 2.7 万游客参与。
- 适老化与无障碍服务
- 智能适老:黄山景区的 AI 旅行助手支持语音交互、一键购票,老年游客可通过身份证直接入园;那拉提景区设立 “线下购票关怀专区”,配备志愿者协助操作。
- 物理设施优化:韶山市计划到 2025 年建成 “无障碍旅游服务圈”,景区道路缘石坡道设置率达 100%,停车场配备无障碍车位。
- 可持续发展实践
- 绿色能源:武隆高山番茄谷采用太阳能供电,建设生态农场;邻水县推进温泉城 “引泉入城” 工程,减少水资源浪费。
- 生态保护:蒙顶山景区通过北斗监测系统守护文化遗址,芙蓉湖亲水项目推广帆船、独竹漂等低污染水上运动。
三、业态融合:文旅 + N 催生新消费场景
- “文旅 + 工业”
- 武隆航天科普主题乐园引入航天科技八院资源,打造真人 CS、实弹射击等军事体验项目,年接待研学团队超 10 万人次。
- 宁波推动 “工业 + 景区” 融合,招引乡村旅游、运动体育等新业态,计划到 2027 年培育 10 类 “+ 景区” 特色业态。
- “文旅 + 农业”
- 武隆高山番茄谷开展 “番茄 +” 主题展览,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30%。
- 邻水县发展白茶产业融合示范园,推出 “茶园采摘 + 制茶体验” 项目,年接待游客超 50 万人次。
- “文旅 + 体育”
- 武隆仙女山建设中国亚高原训练基地,承接跆拳道、足球等国家队转训,年举办赛事超 20 场。
- 宁波规划建设泵道运动公园,布局会议场馆、观景平台,推动度假区向复合体验型转变。
四、政策支持: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
- 国家战略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5G + 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通知》,明确到 2025 年建成 30 个 5G + 智慧旅游应用解决方案,培育 5G+5A 级标杆景区。
- 文化和旅游部推动 “数字文旅创新示范案例” 评选,郑州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雅安蒙顶山景区等项目入选,获专项资金支持。
- 地方行动
- 重庆武隆推出 “四个十大” 项目,投资超百亿元建设低空旅游、冰雪项目等,目标 2025 年接待游客突破 2000 万人次。
- 浙江宁波实施 “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计划”,计划到 2027 年培育 6 家千万级核心景区,非门票收入占比提升至 60%。
五、未来趋势:从流量到留量的深度运营
- 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
- 陕西 “游陕西” 平台整合 300 多家景区数据,通过 AI 分析游客画像,推送个性化优惠,2025 年春节假期带动景区收入增长 20%。
- 伊利草原乳文化旅游景区利用大数据分析复游意愿,二次游览率提升至 35%。
- 共享经济与社区参与
- 武隆乡村旅游推出 “萤火虫导航夜徒”“银河故事会” 等在地化活动,邀请村民担任讲解员,带动民宿入住率提升 40%。
- 宁波鼓励景区与本地商户合作,开发 “宁波礼物” 文创产品,计划到 2027 年培育 50 个特色餐饮品牌店。
典型案例
- 武隆天生三桥夜游:首创天坑主题沉浸化夜游,结合光影、AR 技术还原地质演化历史,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 2 万人次。
- 西安城墙 AI 智能客服:支持多语言交互、行程规划、文化讲解,春节假期服务超 1000 万人次,游客满意度达 99%。
- 黄山迎客松掌上调度平台:通过 AI 算法预测客流,核心区域通行效率提升 60%,下山时间减少 80%。
2025 年的景点景区服务将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光,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业态融合和政策支持,构建 “科技 + 文化 + 生态” 的复合型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具深度、温度和可持续性的旅游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