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创新,形成了兼具文化深度与现代体验的复合型游览空间。以下是圆明园内值得关注的建筑及景点:
一、核心遗址与历史建筑
- 西洋楼遗址群
- 大水法与观水法:作为圆明园最具标志性的遗址,大水法的石龛式建筑残垣与观水法的汉白玉宝座台基,仍可窥见当年巴洛克风格喷泉群的壮丽。这里是 1860 年英法联军焚烧的核心区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 海晏堂与十二生肖兽首:海晏堂遗址的弧形台基与蓄水池轮廓清晰,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的原址已立有复制品。目前,牛、虎、猴、猪、马首等回归文物在园内定期轮换展出,其余兽首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呈现。
- 黄花阵迷宫:仿欧式长方形迷宫,以矮墙分隔路径,中央高台为皇帝观赏宫女持灯嬉戏之处。游客可亲身感受清代宫廷娱乐场景。
- 长春园宫门与含经堂
- 长春园宫门为近年复建,采用清代官式建筑风格,作为园区入口的礼仪性建筑开放。
- 含经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持续推进,2024 年完成基址清理与部分建筑构件复原,2025 年或开放核心区域,展示乾隆时期 “小紫禁城” 的布局与文物遗存。
- 绮春园宫门与正觉寺
- 绮春园宫门区正在进行屋面修缮与管线改造,预计 2025 年完成,复现清嘉庆时期宫门的形制。
- 正觉寺作为圆明园唯一保存完整的寺庙建筑群,2025 年继续开放,内有文殊亭、普觉寺等建筑,寺内藏有明代铜鎏金文殊菩萨像等文物。
二、文化展览与数字体验
- 圆明园展览馆(西洋楼遗址区)
- 每日循环播放纪录片《圆明园》,通过历史影像与三维动画还原盛时景观。馆内常设 “流散文物回归展”,展示近年征集的瓷器、玉器等文物。
- 全景模型展与 VR 体验
- 长春园东南侧的 “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 以 1:200 比例复原全园建筑,配合讲解员解说,可直观感受 “万园之园” 的布局。
- 全球首个行浸式 VR 大空间体验项目《梦回圆明园》在正觉寺区域开放,游客佩戴头显可 “穿越” 至清代,与康熙帝互动、游览买卖街。
- 数字科技融合项目
- 氢能 XR 观光车 “时光巴士”:搭载虚拟现实技术,沿途讲解圆明园历史,游客可通过车窗观看数字复原的建筑与场景。
- 寻遗圆明 VR 体验馆:利用 3D 扫描技术,游客可虚拟修复文物、探索考古现场,如 “修复 1860” 项目中已修复的 77 件瓷器与琉璃构件。
三、园林景观与季节性活动
- 福海与后湖景区
- 福海作为圆明园内最大水域,2025 年继续开放游船项目,可近距离观赏湖岸的 “蓬岛瑶台” 遗址与 “北远山村” 园林布局。
- 后湖九岛象征 “九州”,沿岸复建的 “万方安和” 船型建筑已开放,游客可登楼俯瞰湖景。
- 绮春园荷花与银杏景观
- 绮春园作为荷花节主场地,夏季可赏万余亩荷塘,秋季银杏大道(十二生肖兽首展至拾光买卖街)金黄璀璨,成为网红打卡地。
- 冰雪季与新春游园会
- 冬季松风萝月雪场开设冰壶体验、雪圈滑道等项目,福海冰场提供冰车、冰上自行车等活动。
- 2025 年新春游园会期间,正觉寺、蘋香榭等地举办非遗市集、古风表演,游客可参与集五福活动,赢取蛇年定制文创。
四、考古与保护成果
- 扇面湖与一亩园复建
- 圆明园东侧的扇面湖区域 2024 年完成复挖,恢复清代御道与水系循环,游客可沿亲水步道漫步,欣赏 “一亩台” 观景台与昆仑石。
- 澹泊宁静遗址考古
- 2023 年翠扶楼遗址考古成果在 2025 年转化为展示项目,通过标识牌与数字屏解读建筑基址与出土文物,如青花瓷片、琉璃瓦件等。
游览建议
- 路线规划:
- 半日游:南门进→绮春园荷花区→十二生肖兽首展→西洋楼遗址(大水法、海晏堂)→全景模型展→福海游船→藻园门出。
- 深度游:长春园宫门进→含经堂遗址→狮子林→全景模型展→西洋楼 VR 体验→福海→后湖九岛→正觉寺。
- 门票与服务:
- 大门门票 10 元,西洋楼遗址联票 25 元,学生、老人凭证件半价。
- 园内提供语音导览器租赁(20-40 元)、电瓶车接驳(单程 6-10 元),南门与长春园东门设游客中心。
圆明园通过 “遗址保护 + 数字活化 + 文化体验” 的多元模式,既保留了历史的沧桑感,又以创新手段让 “万园之园” 的辉煌重现。2025 年,游客不仅能凭吊残垣断壁,更可通过沉浸式科技与考古成果,深度感受这座皇家园林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