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 “2025 年揭阳为什么没景点了” 这一说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从最新的政策文件、旅游数据和实地动态来看,揭阳的旅游业并未出现大规模景点消失的情况,反而在 2025 年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揭阳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
- 政策推动与文旅融合
2025 年 1 月,揭阳市出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明确提出打造 “潮风客韵与多彩民俗交相辉映的千年古城”,计划到 2027 年新增重点文旅项目 15 个以上,推动旅游业与商贸、体育、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揭东玉湖冷链、缅商玉文化基地等项目正在加速建设,普宁英歌文化、揭西生态度假等特色旅游品牌也在不断升级。
- 春节旅游市场火爆
2025 年春节期间,揭阳古城举办了非遗展演、民俗巡游等活动,吸引游客 84.66 万人次,同比增长 24%。全市总游客量达 327.38 万人次,过夜游客占比 33.78%,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这表明揭阳的核心景点如揭阳学宫、丁氏光禄公祠等仍在正常运营,并通过文旅活动提升吸引力。
- 生态保护与景区升级
为响应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揭阳正推进榕江、练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并加强自然景区的生态修复。例如,惠来海滨度假村等滨海景区在台风期间临时关闭,但这是短期应急措施,并非永久消失。此外,揭阳学宫、进贤门城楼等古迹通过修缮和活化,成功创建 3A 景区,成为热门打卡点。
二、可能引发 “景点消失” 误解的因素
- 自然灾害与临时关闭
2025 年揭阳预计面临前旱后涝的气候挑战,台风强度偏强可能导致部分景区临时关闭。例如,2023 年台风 “小犬” 期间,惠来海滨度假村等景区曾短暂关闭,但灾后迅速恢复开放。此类情况属于季节性或突发性调整,并非景点永久性消失。
- 环保整改与景区优化
为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揭阳对部分景区进行升级改造。例如,揭西县对瀑布群景区进行生态修复,暂停开放以提升游客体验;普宁市对英歌文化景区进行基础设施升级,短期内可能影响游览。这些措施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非减少景点数量。
- 个别景点管理问题
2025 年 4 月发生的冷库安全事件反映出个别企业管理不善,但该事件与旅游景点无关。此外,部分乡村旅游点可能因运营困难或市场竞争暂时歇业,但这属于市场正常调整,并非系统性问题。
三、揭阳旅游业的未来规划
- 打造拳头产品与特色线路
揭阳计划推出 “看英歌,到揭阳”“购美玉,到揭阳” 等文旅品牌,并开发 5 至 8 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古城文化、非遗体验、生态度假等主题。例如,“活力古城两日游” 串联学宫、城隍庙等核心景点,“乡村振兴研学游” 则融入非遗工坊和休闲农庄。
- 提升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
到 2027 年,揭阳将实现 4A 级以上景区三级公路通达率 100%,建设 100 家乡村酒店(民宿),并优化旅游交通标识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通过 “粤菜师傅” 工程推广揭阳美食,打造特色餐饮聚集区,增强游客体验。
- 强化区域合作与宣传推广
揭阳积极参与潮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协作,借助深圳文博会、广东旅博会等平台扩大影响力。2025 年春节期间,英歌舞、潮剧等非遗项目赴海外展演,进一步提升了揭阳文旅的国际知名度。
四、建议与展望
若游客感觉揭阳 “景点减少”,可能是因部分景区临时关闭或升级改造。建议出行前通过 “发现揭阳” 政务微信公众号、揭阳新闻网等渠道查询景区开放情况。未来,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推进,揭阳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总结:2025 年揭阳并未出现景点大规模消失的情况,相反,在政策支持、文旅融合和生态保护的推动下,旅游业正朝着多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个别景区的临时调整或升级是正常现象,而非系统性问题。游客可通过关注官方信息,合理规划行程,充分体验揭阳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