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风景区的门票在形式、价格、购买方式及服务内容上呈现多元化趋势,结合数字化技术与政策创新,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灵活的体验。以下是综合全国多地景区政策的详细分析:
一、门票形式:电子化与技术融合
- 电子门票为主流
大部分景区已实现线上购票,游客通过官方公众号、小程序或第三方平台(如携程、美团)购买后,凭二维码或身份证直接入园。例如,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商博物院等明确要求线上预约购票,支持刷身份证入园。
技术升级:人脸识别技术逐步普及。甘肃武威冰沟河景区、同程旅游合作景区等已启用 “刷脸入园”,首次入园需录入人脸信息,后续可直接刷脸通行。
- 纸质票逐步淘汰
仅部分传统景区或偏远地区仍保留纸质票,但通常与电子票并行。例如,合肥逍遥津灯会在现场设人工售票点,但主要推广线上购票。
二、价格策略:分层定价与优惠灵活
- 基础票价差异化
- 按景区等级定价:5A 级景区价格较高(如黄山平旺季 190 元、新疆喀纳斯 160 元),3A 级及以下景区多在 30-60 元区间。
- 按服务内容定价:部分景区将门票与交通、保险等捆绑销售。例如,黄果树景区基础票(含观光车)220 元,含扶梯的套票 270 元。
- 动态调整与优惠政策
- 季节浮动:黄山、新疆等景区区分冬游与平旺季价格,冬游门票可低至平旺季的 70%。
- 人群优惠:60 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群体普遍免票,学生、未成年人享半价。例如,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对 60 岁以上老人免票,全日制学生半价。
- 区域政策:广西、河南等地推行 “一票多日制”,如广西景区门票 3 日内可多次入园,贵州国有 A 级景区 5 日内不限次入园。
三、购买方式:线上主导与多元渠道
- 线上购票占比超 90%
主流平台包括景区官方渠道(如 “黄山旅游官方平台”)、OTA 平台(携程、美团)及短视频平台(抖音)。例如,灵山景区通过抖音直播间推出年卡优惠,家庭年卡价格较原价降低 40 元。
- 线下辅助与特殊服务
部分景区保留线下窗口,为老年人、儿童等提供协助。例如,隰县小西天景区设票务咨询处,帮助游客完成线上预约。
四、健康与安全:政策延续与技术赋能
- 健康码要求
- 部分地区保留: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仍要求 “两码一证”(健康码、行程码、身份证),但全国范围内健康码核验已非普遍要求。
- 替代方案:河南、四川等地推行 “文旅预约健康码”,将健康核验与门票预约整合,实现 “一码通行”。
- 流量管控
多数景区实行预约制,通过实时客流量调整入园人数。例如,广西景区要求 “人票合一”,通过人脸识别避免冒用。
五、创新服务:套票与年卡提升体验
- 套票组合
- 交通 + 门票:厦门双层观光巴士推出 “车票 + 景区” 套票,如 “帆船出海 + 车票”69 元、“永定土楼 + 车票”139 元。
- 文化体验:陕西法门文化景区推出 “门票 + 汉服” 套票,含妆造及配饰,五一期间享 8.5 折优惠。
- 年卡与联名卡
- 全国性年卡:锦绣江山年票覆盖 28 省 1408 家景区,售价 98 元,含 304 家全年免票景区。
- 地方特色年卡:合肥推出 “公园年票”,覆盖包公祠、徽园等景点,线上购买更便捷。
六、区域案例:合肥本地景区政策
- 包公祠
- 单独门票 20 元,联票(包公祠、浮庄、包公墓)40 元,60 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等免票。
- 徽园
- 门票 20 元,学生半价,60 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免票,含 17 个城市主题园区。
- 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 套票 49.9 元(含玻璃桥、亲子乐园等),1.2 米以下儿童、70 岁以上老人免票。
七、未来趋势
- 技术深化:AR 导览、虚拟门票等创新形式可能普及,如黄山景区计划推出 VR 全景导览。
- 绿色转型:部分景区试点 “碳积分换门票”,鼓励游客低碳出行。
- 服务延伸:从 “门票经济” 转向 “二次消费”,如景区内增设餐饮、手作体验等项目。
总结
2025 年风景区门票以 “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 为核心,电子票与技术融合成为常态,价格策略更注重灵活性与普惠性,健康管理与流量控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游客可通过多元渠道购票,结合套票、年卡等享受更丰富的服务,同时部分传统景区仍保留线下辅助,确保全年龄段游客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