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花种植技术与管理

2025-01-23 12:17:29  阅读 21 次 评论 0 条

金蝉花是一种虫菌复合体,由蝉的幼虫在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形成,目前人工种植技术尚不成熟,规模化、商业化种植存在一定困难。以下为你介绍一些理论上的种植技术与管理要点:

种植技术

获取种源

采集野生金蝉花 :在金蝉花生长的季节(通常为每年的 6 - 8 月),到适宜的山林中寻找野生金蝉花。选择形态完整、无病虫害的金蝉花作为种源。采集时,要小心挖掘,尽量保持金蝉花的虫体和菌丝体完整。

分离菌种 :将采集到的金蝉花带回实验室,在无菌条件下,将金蝉花的菌丝体分离出来,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等。通过多次转接培养,纯化菌种,获得优质的虫草菌菌种。

获取蝉卵 :金蝉花的寄主是蝉的幼虫,因此需要获取蝉卵。可以在野外的树枝上寻找带有蝉卵的枝条,一般蝉卵会产在杨树、柳树、榆树等树木的一年生枝条上,产卵后的枝条会有一些锯齿状的刻痕。将带有蝉卵的枝条采集回来,进行孵化处理。

寄主养殖

养殖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向阳的林地作为蝉的养殖场地。林地内树木的种类以杨树、柳树、榆树等为宜,树木的树龄在 3 - 5 年以上,树干直径在 3 - 5 厘米左右。

土壤处理 :在养殖场地内,将土壤进行深翻,深度约为 30 - 40 厘米,去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然后,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2000 - 3000 公斤,再将土壤耙平,做成宽 1 - 1.2 米、高 20 - 30 厘米的畦。

卵枝孵化 :将采集到的蝉卵枝条剪成 30 - 40 厘米长的小段,放入孵化箱中。孵化箱内保持温度在 28 - 32℃,湿度在 60 - 70%,每天通风 1 - 2 次,每次通风 30 - 40 分钟。经过 30 - 45 天左右,蝉卵开始孵化出蝉蚁。

蝉蚁投放 :当蝉卵孵化出蝉蚁后,将蝉蚁均匀地撒在养殖场地的畦面上,然后用细土覆盖,厚度约为 1 - 2 厘米。蝉蚁会自行钻入土壤中,寻找树木的根系作为食物来源。

接种感染

接种时机 :在蝉的幼虫生长到一定阶段(一般为蝉蚁入土后 1 - 2 年,此时蝉的幼虫体长达到 2 - 3 厘米左右),进行虫草菌的接种。

接种方法 :将培养好的虫草菌菌种制成菌液,菌液的浓度为每毫升含孢子 10^8 - 10^9 个。在养殖场地内,每隔 20 - 30 厘米挖一个小坑,深度约为 10 - 15 厘米。将菌液倒入小坑中,每坑倒入菌液 10 - 15 毫升。然后,将小坑填平,使蝉的幼虫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虫草菌,从而被感染。

种植管理

温度管理

金蝉花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18 - 24℃。在夏季高温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可以在养殖场地周围搭建遮阳网,降低阳光直射,同时增加通风,降低温度。在冬季低温时,要采取保暖措施,可以在养殖场地表面覆盖一层稻草、麦秸等,厚度约为 10 - 15 厘米,保持土壤温度。

湿度管理

金蝉花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土壤湿度保持在 50 - 6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0 - 80%。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可以采用喷灌的方式,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导致金蝉花腐烂。

光照管理

金蝉花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强光直射,适宜的光照强度为 300 - 500 勒克斯。在养殖场地内,可以通过搭建遮阳网等方式,调节光照强度,为金蝉花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金蝉花的主要病害有腐烂病、白粉病等。防治腐烂病,可以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每亩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 - 3 公斤,与细土拌匀后撒施在土壤中。发病初期,可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灌根。防治白粉病,可以在发病初期,用 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 2000 倍液喷雾。

虫害防治 :金蝉花的主要虫害有蚂蚁、螨虫等。防治蚂蚁,可以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蚂蚁诱捕器,用糖水、蜂蜜等诱饵诱捕蚂蚁。防治螨虫,可以用 1.8% 阿维菌素乳油 3000 - 4000 倍液喷雾。

采收与加工

采收 :金蝉花从接种到采收一般需要 2 - 3 年时间。当金蝉花的子实体(即花茎)长出地面,高度达到 4 - 6 厘米,顶端的孢子粉开始弹射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用小铲子小心地将金蝉花从土壤中挖出,尽量保持金蝉花的完整。

加工 :将采收的金蝉花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可以采用自然晒干或烘干的方式,烘干温度控制在 40 - 50℃,烘干时间为 24 - 36 小时,直到金蝉花的含水量降至 10 - 13%。干燥后的金蝉花可以进行包装,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

本文地址:http://www.lk-donglai.cn/post/82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