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城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景点,其内部的各个建筑和设施构成了丰富的游览内容,很难确切地说哪个是最早的景点,不过从关城的建设历史来看,以下几个部分可以被视为较早的景点:
内城
简介 :内城是嘉峪关关城的核心部分,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 年),是关城最早的建筑主体 。
结构 :平面呈正方形,周长 640 米,面积 2.56 万平方米。城墙高 9 米,上宽约 3 米,下宽约 5 米,城墙上设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等建筑,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作用 :内城主要用于屯兵、储存粮草和物资,是关城的指挥中心和军事核心区域,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瓮城
简介 :位于内城西侧,与内城同时修建或在其后不久增建,是关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 :平面呈半圆形,周长约 220 米,城墙高与内城相同。瓮城的城门朝西,与内城城门相对,形成 “瓮中捉鳖” 之势,一旦敌人攻入瓮城,守军可以从城墙上和内城城门两侧对敌人进行攻击。
特色 :西瓮城的门楼后檐台上放置着一块定城砖,传说此砖是修关工匠易开占计算准确后所剩,若搬动此砖,城楼便会塌掉,增添了关城的神秘色彩 。
光化门 和 柔远门
简介 :光化门和柔远门分别是嘉峪关关城内城的东门和西门,是关城的重要出入口,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
结构 :两门均为砖券门洞,上有城楼。光化门城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建筑,高 17 米,雄伟壮观;柔远门城楼形制与光化门城楼相同。
寓意 :光化门寓意 “光辉普照、教化远方”,柔远门则体现了明朝对关外各民族实行怀柔政策的意愿 。